top of page
  • 作家相片NEWS

那些年 歌仔戲磨出的堅毅

已更新:2019年6月30日

歌仔戲對年輕世代是陌生的東西,但它卻是在台灣生活最久的瑰寶


一筆一畫的勾勒出劇中角色的神情,背後的過程往往是辛苦且心酸的。(圖/郭柔羽)

文/曾馨旻


歌仔戲,一個年輕世代熟悉又陌生的單詞,中華民國建國108年,歌仔戲卻已然存在了比這更長的時間。身為台灣本土發展出的戲曲,歌仔戲如同台灣一樣,是個包容性很強的藝術文化,吸收了崑曲、客家戲、京劇等多個不同戲曲特色淬煉而成。早期活耀在各個廟口前,唱的是通俗閩南語,表演中國歷史故事,成為台灣民眾普遍的休閒娛樂。從落地掃到野台,從電視歌仔戲的風靡,到舞台劇院歌仔戲的精緻,一步一步走出的歷史,也不知道稱作輝煌還是滄桑。


歌仔戲就是形象化的台灣

在日治時期誕生的歌仔戲,卻說著台灣人語言閩南話,通俗和貼近生活的形式深受台灣人民喜愛。卻因為中日戰爭下的皇民化運動,備受限制,只得以「台灣新劇」、「皇民化劇」之名演出,嘴上唱著日本歌謠,手中揮著武士刀,再不然就是只能背著日本警察,偷偷表演。好不容易熬到光復,卻在國民政府大力推行國語運動、提倡京劇的情況下,再次打擊歌仔戲的發展,而當年反共抗俄的政策,也讓歌仔戲成為拿來宣傳的媒介,多演出愛國情懷的劇本。直至解嚴後,對傳統戲曲限制的逐漸鬆綁,才讓歌仔戲開始擁有更多自由發展的空間。


歌仔戲能有今時今日的風貌,全靠前人刻苦的堅持。(圖/翻攝自網路)

這段期間隨著不同媒體種類在台灣的盛行,造就歌仔戲不同的表演形式。廣播歌仔戲、電影歌仔戲、尤其到了電視歌仔戲,當年由楊麗花組成的「台視歌仔戲團」更是輝煌一時,可以說是1970、1980年代歌仔戲的最佳代表,也是歌仔戲相當興榮的時期。人間國寶廖瓊枝在上節目時曾說:「歌仔戲真的不只是它的藝術好,而且歌仔戲在光復之後,也和台灣這些民眾感情結合很深。」看著歌仔戲的發展歷史,像是看著台灣的發展歷史,它一點一滴陪伴和記錄台灣樣貌,可以說歌仔戲就是形象化的台灣社會。


傳承傳的不只功力 更是文化

廖瓊枝曾說「唯一可以代表我們中華民國的文化,就是歌仔戲,這個歌仔戲才更加不能讓它消失。」傳承,更是採訪劉光桐時他不停強調的字辭,他說當傳承的工作沒做好,歌仔戲將沒有任何精神可談。當了解了歌仔戲的歷史,才體會到這句話所承擔的重量,而這段過程,可謂走的風風雨雨。


「『當然,妳可以放心,我保證,金發伯給妳保證,不會再強迫你唱流行歌……哈哈……。』

『你不要妄想!……就是你逼我唱,我死也不唱,看你這小小的開封府尹,又怎麼奈何得了本宮!』不必刻意去學,那口氣就是陳世美的口氣,字正腔圓,功力十足。」-《散戲》。

農民作家洪醒夫,在文章中真切體現歌仔戲沒落的情景。傳承初期,因為國語運動的影響,歌仔戲一度被壓制著難以出現,差點消失,靠著當年的演員,堅持在不同的廟口搭建野台演出,即便演員可能演戲之餘還須講黃色段子博觀眾一笑,或是因為業主關係開始演唱流行歌等,但倘若沒有這些演員的刻苦堅持,歌仔戲難以流傳至今,因此野台在歌仔戲傳承中佔了很大的貢獻,而它們呈現出的毅力,更是台灣精神。


歌仔戲不能消失,不僅僅因為它的藝術形式,更因為它代表台灣文化。(圖/郭柔羽)

到近代,歌仔戲仍然發展的相當不容易,能從政府上獲得的資源也不多。除了1994年在戲曲學院設立的歌仔學系外,其餘民間劇團也為了時代潮流變化,而有所技術成長,並且每個團體都有其自身的表演風格,讓歌仔戲的面貌愈發多樣。現在的新進演員,除了自己的基本功需扎實扎穩外,進到各個劇團都才是深造的開始。有的注重舞台效果、有的注重演員唱腔,有的甚至主打兒童劇,吸引不同族群的同時,也激發出自身劇團的特色。


此刻,台灣人的世界被許多事物充斥著,政治、經濟、演藝娛樂,在時下年輕人的生活中,這些元素幾乎是每日關注的內容。但組成一個社會、一個民族,去造就出一個羈絆深刻的團體,除了同樣皮膚、同樣人種,更重要的是同樣的文化,但這份價值,彷彿在台灣年輕世代的心中卻不再鮮明,不是誰的錯,卻是時代的必然,而這也是歌仔戲再一次遇到的環境衝擊。但歷史教導歌仔戲的,是刻苦、是堅持、是茁壯,此刻的他們仍在尋找生存的創意,卻又保存自身的意義,他們努力維護的是台灣文化,而我們呢?





201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bottom of page